阅读:3747回复:2

此处,故人依旧

楼主#
更多 发布于:2016-04-23 17:04


 六月的重庆,已略显炎热,但丝毫不影响乡村黄昏带来的那份美感。经过几十年的改革,新农村的面貌已不再那般贫瘠,但有一间茅草屋却那般突兀的存在,与周围的一切略显违和。
天边的余辉似金光般铺洒在大地上、砖墙上、茅草屋的木门上,池塘中的鸭子也陆续回家了。颇有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意境,但往往美的事物背后总有一段凄楚的故事。
 十八年前,有一个小女孩来到了这个山村,让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变成了五口。已过花甲的爷爷奶奶,一位患有先天肺源性心脏病的父亲,患有精神病的母亲,小女孩组成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家。因为全家希望小女孩永远像黄昏的彩霞那般美丽,所以小女孩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定为“霞”,因此,小女孩有了一个小名---小霞。
 小霞四十天来到这个家庭,因为年幼,需要奶粉来提供营养,但家庭条件有限,根本不能满足小霞身体的需求,所以身体也经常出现各种毛病。奶奶因担心小霞的成长,决定将家中换大米的老母鸡留了下来,也感激老母鸡每天一个鸡蛋,才让小霞的身体渐渐好转。
小霞在五岁时,面临着连失去两个至亲的打击。母亲因精神失常,坠湖而亡;爷爷因脑溢血,突发身亡。圆满的五口之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变成了三口之家,父亲的病不见好转,还是一如以前,奶奶已过古稀,家庭的担子完全落入带病的父亲身上,而此时的小霞也面临着就学的问题。
 在偏远的山村,上学的学费对于这样的家庭是昂贵的,而与小霞同龄的孩子都背上了书包坐在教室上课了,而此时小霞每天傍晚都会在余辉照射下发呆。父亲似乎懂得小霞的想法,第二天他告诉小霞,她可以去上学了。小霞很高兴,她终于可以和同龄人一样接受着同样知识的熏陶。虽然小霞听见有很多人告诉父亲,一个小女娃子,干嘛要送去学校?即使拥有再多的文化迟早也是别人家的,况且还不是亲生的,何必再让已经沉重的担子更重呢?那时的小霞根本不懂那其中的含义。
 即使在父亲的坚持下,小霞接受着文化教育,但是一个人的成长,学校的教育是往往不够的,家庭教育才是起主导作用的。没有多少文化教育的父亲和年迈的奶奶,他们的教育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,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如何协助一个女孩成长。
 在小霞七岁那年,他们仿佛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:把小霞送去邻村的姑妈家喂养。因为姑妈已经喂养了两个小孩,有一定的经验,可以传授一些生活常识。起初,父亲决定每年给姑妈家小霞的生活费用,但姑妈拒绝了,说道,小霞是我的侄女,我应当为她的成长付一些责任;另一方面,如果小霞来到我家,你也可以减轻一些负担。
七岁的小霞就是这样去了姑妈家,姑妈也将小霞视为己出,让小霞与自己的孩子拥有同样的待遇,甚至更好,哥哥姐姐也经常指导小霞功课,把小霞当作自己的亲妹妹。就这样,小霞一直在姑妈家住着,直到现在。
 小霞,一个来自不知名地区的小女孩,来到一个家庭,却享受着两个家庭的爱。虽然出身不好,从小遭受亲生父母的嫌弃,但小霞从未感到失落过,来到这个普通的家庭,小霞从未抱怨过,有的只有感激。若没有他们的存在,就没有小霞的今天;若没有他们的爱,就没有今天的温暖;若没有他们,今天的小霞还不知道在何方漂流?也许,根本就不存在小霞这个人,也不会在黄昏时刻静静的欣赏这份美景。

最新喜欢:

13安徽潘亚军13安徽潘亚...
不畏艰难,勇往直前
沙发#
发布于:2016-05-08 08:53
淡淡地讲述深深的情。
有些路,只能独自行;但路的尽头,仍是路!
板凳#
发布于:2016-06-13 12:09
虽然出身不好,从小遭受亲生父母的嫌弃
生活就是这样,你接受便是。
游客